杨艺

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册书法教师,国家一级书法师,中国实力派书画家,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陕西省榜书家协会会员,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
艺术家介绍

个人简介 

杨艺,书法家、画家、收藏家、鉴定家。敦煌研究院古壁画修复组专家,荣宝斋力推三十年艺术大家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、西北大学文学客座教授 、北京影视研修学院美术系副主任、外勤教授 。中国古篆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,鸟虫篆、中山篆非遗传承人,十大行资深评估专家。先生在敦煌壁画研究院从事壁画研究、保护、临摹、修复工作多年,对佛教题材绘画有非常高超的造诣。先生书法,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皆有功底,尤其对篆书书法与篆刻深有研究。
杨艺,国家一级书法师 ,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陕西省榜书家协会会员,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。
陕西泾阳人,自幼酷爱书法,几十年来,一直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业余爱好。多年来,坚持不懈地临习赵孟頫,欧阳修、王羲之、孙过庭、文徵明、怀素等历代大家名帖。对书法篆刻均有爱好,书法以真、行草、隶书为擅长,先后举办了书法展,“书法三人展”等活动。
2021年被陕西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会员  。
2022年书画作品入选"艺术冰雪·情系东奥"——2022中国冬奥艺术先锋人物  。
2023年出版《中国当代艺术名家·艺术典藏》等系列画册 。
2024年作品《四条屏》在“金龙贺岁·翰墨迎春”全国诗联书画大赛中,荣获金奖 。
 

职业书画家,擅长小篆、金文大篆、鸟虫篆、中山王篆书、隶书、行草书;绘画方面对岩彩壁画及佛造像有着特殊的灵感和造诣,风格以写实为主,同时擅长玉雕及篆刻,作品别出心裁,独具一格。

爨宝子碑全称“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”,碑主名叫爨宝子,其碑文中特有的笔法,也被简称为“爨宝子”。


杨艺书法作品

魏晋是书法史上新旧书风的转换期,主要是隶书向楷书和行书转换。这里只谈隶楷之变。在“变”的强风吹刮下,新旧书体的点画和形态均呈现出新的面貌:一方面,旧体的隶书旧得不地道常有楷书的写法;另一方面,新体的楷书新得不完善,时见隶书的影子。因此,新旧杂糅,楷隶相参,是这一时期时代书风的显著特点。只不过因年代的先后和实用目的及书者书艺的不同,具体到作品中,楷隶之间的比重有异而已。有的以隶为体,参以楷法,隶多于楷;有的以楷为体,留有隶意,楷多于隶;有的则楷隶参半,实难定其为楷书或者隶书,《爨宝子碑》便是典型。


杨艺书法作品

杨艺的这幅书法便有此意,其稚拙古朴,隶意浓厚,气质高古,介于隶、楷之间,笔画质拙凝重,主用方笔,不少笔画呈方棱或锐角。字形或大或小,结法紧密但不类型化,变化比较丰富,整个看来显得端严高古。

在书法界,人们通常把爨宝子碑上的碑文称作“小爨”。小爨体不守故常,介于隶、楷之间,集中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特点和风格,是创新的典范。小爨体粗看时碑文歪歪斜斜、笨头笨脑,活像小孩写的字,细品则精巧超群,颇具六朝文体的风韵,有大智若愚、大巧若拙之书法功力。碑文书体用笔方析峻整,点画拙厚凝重,方笔圆笔兼用,刚猛柔韧相济,令人赏心悦目,拍案叫绝。康有为称它“朴厚古茂,奇姿百出”,李根源道其“下笔刚健如铁,姿媚如神女。”

现任:
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(新加坡)
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(新加坡)
敦煌壁画艺术研究院院长
中国篆书研究院院长
中国篆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
北京故宫古文字学术委员会委员
中国大儒印社社长
中国长安印社社长
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
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
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特邀教授
中国老子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陕西省慈善家协会会员
“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”
“中国百杰书画家”
“中国国礼书画家”
“杰出艺术家”

个人成就 

杨艺抄写创作的书法作品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、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、《大悲咒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圆觉经》、《六祖坛经》等,被法门寺、灵隐寺、白马寺、大兴善寺、慈恩寺、罗汉寺、慈云寺等国内外众多寺庙收藏。
 
杨艺编著有《小篆与文化传统》、《中国篆书理论与实践》、《从甲骨文到小篆》、《敦煌壁画实践》、《佛教题材国画浅析》、《道教与书法》、《道教国画浅论》、《道教与爨宝子》、《甲骨文编》、《中国文字学》、《任法融书法赏析》、《吴三大行书》、《中国画的用色》、《道教教理教义》、《全真必读》、《道教楹联选编》、《修道养生真诀》、《道教常识问答》、《老君说百病百药》等书籍。
 
他的书画作品被收录在《中国书画家作品集》、《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书画展作品集》、《国画家》、《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》、《中国当代书法家墨迹选》、《中国书画杰出传承艺术家精品集》、《今日中国书法》、《新世纪中国书画精品大展作品集》,《楼正本道德经书法集》、《中国文人书画艺术家精典》、《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》、《中国世纪大釆风》、《中国公益事业大典邀请展作品集》、《中国书画文化报》、《中国人物年鉴》、《中国美术年鉴》、《中国书画大辞典》、《陕西书画报》等。
 
诗词楹联作品、篆刻作品发表于《中国报告文学》、《中国榜书艺术》、《长安联苑》、《三秦楹联》、《炎黄文化报》、《华商报》、《黄河报》、《陕西日报》等多家报刊之上。
 
书法、国画作品曾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、山东省美术馆、江苏省美术馆、北京炎龙艺术馆、中国美术馆、香港等地参展,并获奖发表,美术作品多次作为外事礼品馈赠外宾。

荣誉证书
经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典藏编辑委员会认定,杨艺作品润格标准为:

书法作品:6万-8万元/平方尺;

国画作品:8万-10万元/平方尺;

篆刻作品:6000-9000元/字;

拍卖纪录

2014年10月,中国书法作品《半点禅》以25万人民币结拍;
2014年12月,中国书法作品《锦瑟》以35万人民币结拍;
2015年03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江山如画》以65万人民币结拍;
2015年09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爱莲说》以85万人民币结拍;
2016年03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张大千青绿山水四条屏》以138万人民币结拍;
2016年11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敦煌三圣》青绿壁画以338万人民币结拍;
2016年11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张大千红山水四条屏》以238万人民币结拍;
2017年09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太极鱼-繁荣昌盛年年有余》“金镶玉”系列以168万人民币结拍;
2017年09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平安喜乐》“金镶玉”系列玉石画以188万人民币结拍;
2017年09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“金镶玉”系列玉石画以220万人民币结拍;
2017年09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吉祥经》“金镶玉”系列玉石画以228万人民币结拍;
2018年11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千里江山图》以288万人民币结拍;
2018年11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观音心经》以298万人民币结拍;
2018年11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花开见佛》以358万人民币结拍;
2019年10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天将降大任》以288万人民币结拍;
2019年10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沁园春雪》以478万人民币结拍;
2019年10月,中国国画作品《龙脉六条屏》以588万人民币结拍

艺术活动
1.荣宝斋2018年刊封面人物
2.宋人书画收藏的心理研究 <台>历史月刊2011第12期
3.宋代的妇女与书法 <台>历史月刊 2012第4期
4.书法表演与宋人的好书之风 <台>历史月刊 2013第6期
5.文化视野中的弘一书法 <台>中国文化月刊2014第1期
6.道家文化内涵与书法艺术 <台>中国文化月刊2015第5期
7.宋代的经生与写经书法 <台>大陆杂志2016第9期
8.禅与弘一的书法 <台>哲学与文化 2017第3期
9.苏、黄对对当今书坛的启示 <台>书友2018第1期
10.民间书法与颜真卿 书法报2019年29期
11.敦煌看题壁之风 〈台〉国文天地2008年9期
12.敦煌的抄经活动 中国书法2009年第12期
艺术成就

     杨艺是当代著名的铁线篆书法家和中国画家,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。在书法方面,他擅长大篆和小篆等多种书体。

     他“把金文的空间加宽,把许多重要的笔画加长,形成了一种‘宽袍大袖’的特有意态,显得雍容大度,神闲自如,在‘庙堂之气’中增加了特别的‘华贵之气’,这无疑是对金文品格的特有体验,因为这种特有,他塑造了难得的‘金文语言’,在秦地乃至全国书坛篆书创作上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。”肖云儒也认为杨艺老师的金文书法具有一种“禅悦之风”,并且进一步分析道:“这种强调内心与自我的理念,我以为其要诣似在须使个体的灵魂保持纯洁,使之既不沾染纤尘,也不受僵死惯例的腐蚀。在艺术创作上,不必去呕心沥血于雕琢藻饰,唯求自由地表情达意,焕发出创作者的心境与精神气质来。”则以“泼墨、积墨、涨墨、焦墨”等丰富的表现手法来表现金文书法生动的线条,让我们感受到金文书法那种“温润浑厚”的山野之风。

     大篆是中国最早的字体之一,起源于商代,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。大篆书法以其古朴、庄重的风格而闻名,每个字体都有独特的笔画结构和构图方式。杨艺在大篆书法中独具创意,他运用铁线的笔触,将传统的大篆字体演绎得更加简洁凝练,同时又不失其雄浑有力的特点。他的作品常以古代经典文献为题材,通过铁线篆的独特表现方式,展现出文字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。

     小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是篆书的一种发展形式。小篆书法以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线条流畅的特点而著称。杨艺在小篆书法中也有出色的表现,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,将小篆字体书写得生动有力,每个字体都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。他的小篆作品常以诗词、名言警句等为题材,通过书写方式的独特性和艺术性,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。    

     铁线篆:杨艺也擅长铁线篆,而这种篆书最讲究严整的法度,如停匀的线条、对称的结体、均等的空间等等。铁线篆用尖毫写成,其或方或圆而遒劲圆韧的线条,都是通过娴熟而精微的笔锋调整而实现,其书写功夫由此可见。而更为重要的是,篆书在功夫之上更添性情,他把铁线篆写得表情充沛。杨艺用自如的笔法重新定义了铁线篆的线条,它一方面保持了中锋行笔而生成的线条的弹性与力度,同时他通过笔尖、笔锋的适时调整,或裹锋而入,或露锋而出,或行以圆润,或显其方硬,从而书写出藏、露相济,方、圆互见的篆书线条,这种情质的线条书写在半生不熟的宣纸上显得生动而有力。他用这种线条书写方式与形态重新阐释了小篆这种书体。篆书并非只是基于宋元篆书而对小篆体系的重新阐释,他是以此为基点而对中国古代金系文字的总体观照。如果说由金系文字、石系文字变生出的当代篆刻流派分别指向儒家、道家审美意识的话,那么也或许可以说篆书体现了儒家的”秩序””文饰”之美,而这种美在碑学兴起后所盛行的古朴、苍浑的审美基调中就更显格外醒目。我们看到的篆书重新发现并发扬宋元篆书的写意特质,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书史价值观。

    鸟虫篆:杨艺先生的鸟虫篆作品有三大特点:
     一、继承古文化,和古人书法相比,他在小篆的行间里适时在笔划上加上鸟首,以美观为宜。
     二、书写技法的创新,打破了大蒙的鸟书结构,每个宇以小篆为基础,删去古体羽翼,清秀端庄,易于识别。
     三、打破以前只做印章篆刻,把乌虫篆语言文宇书写成作品,不断参加书法大赛和展出,让人们广泛观赏研讨、交流指导,在创新中提高。
      在鸟虫篆印的创作中,他依然延续了这种风格定位,淡化具象,摈弃刻板,远离图案,而是重视神采,放大线性,强化印格,使他的鸟虫篆印更具印章属性,更具写意韵味,更具金石味道。
      杨艺衷情于鸟虫篆,当以深入传统文化解矣。谢云老虽经历动荡,然于传统文化则深入研究,戮力传扬,以为此民族之魂魄,中华之基根。
    中山王(篆):
    刘德宏评论
    其一、杨艺的篆书线条清纯文雅,书卷气很浓;
    其二、他控制线条的能力很强,洗脱、干净、气息舒畅;
    其三、强调纵势的上收下放单字造型,个性强,完整性好;
    其四、整幅作品显得温文尔雅、功底扎实、格调高古,让人觉得难以做到;
    其五、如此静穆的作品在以张扬为主调的展厅中,由于与众不同而获得评委的青睐。

   李守奎评论:丛文俊先生曾说中山王篆铭文的刀刻意味是无法用笔墨来表现的,而我看杨艺的中山王篆书就能很好地表现出刀刻的意味。

   傅德峰评论:杨艺的中山王一路篆书作品,用笔精致细腻而一丝不苟,虽细如铅丝,然线条富有弹性和质感。结体空灵多变,婉约多姿而不失峻健挺拔之质。章法开张大气,一派浑穆气象,典雅静气,古意盎然。

    杨艺的隶书审美:
    亮点在于对线条质量的把握以及字内空间的变化,因为前者需要长时间磨炼,后者需要对隶书造型空间极为敏感。从作品的效果来看,杨艺在这两方面的处理是非常有功夫以及经验的。
     在用笔上,杨艺的隶书藏露互用、方圆不计,并不刻意追求、模仿刀刻的痕迹,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,将线条写得柔和圆润,所以其隶书写得流动、畅达,不刻板、不死板。书法作品所有的技法,都是为最终呈现的气息服务的。杨艺的隶书,具备十足的笔墨情趣,有天真烂漫的气象。作品彰显的是雄强朴厚、自然朴素、大朴不雕的艺术审美。在用笔上,杨艺的隶书藏露互用、方圆不计,并不刻意追求、模仿刀刻的痕迹,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,将线条写得柔和圆润,所以其隶书写得流动、畅达,不刻板、不死板。书法作品所有的技法,都是为最终呈现的气息服务的。
     杨艺的隶书,具备十足的笔墨情趣,有天真烂漫的气象。作品彰显的是雄强朴厚、自然朴素、大朴不雕的艺术审美。

      除了书法,杨艺也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。他的中国画作品同样充满创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通过水墨的变化和笔墨的技巧,他能够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机。他的作品常以山水、花鸟等为题材,通过运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和自己的创新,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。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还体现了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。

     杨艺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认可,他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,并获得了多个奖项和荣誉。他的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,同时也体现了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。他的大篆和小篆书法以及中国画作品都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,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灵的享受。杨艺的艺术成就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,也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。通过他的作品,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的无穷魅力。

作品展示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词条标签: 杨艺,杨艺,
上一篇:李相虎
下一篇:胡承海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